單位:浙江海洋學院蕭山科技學院,杭州
出處:《水產科技情報》2009年36卷第6期,頁308-310。
註:本文作者進行了劍尾魚不同品種的雜交、回交實驗,繁殖出具較佳觀賞價值的劍尾魚品種,其中包括一種體色為紅底黑條紋的長鰭劍尾魚,因其體色似父本鴛鴦劍,故此起名為長鰭鴛鴦劍。本文可為花鱂科魚類的品種繁殖提供借鑒。
讀書筆記
- 實驗目標:繁殖出體色更豐富的長鰭劍尾魚(燕尾劍尾魚)。
- 實驗用魚:由浙江海洋學院杭州苗種基地觀賞魚試驗溫室自行繁殖的燕尾紅劍(體色紅色、眼紅色、雌雄尾鰭均為燕尾)和鴛鴦劍(體色紅底黑紋、眼黑色、雌性圓形尾鰭、雄性劍型尾鰭。)
- 繁殖方法:雌性燕尾紅劍與雄性鴛鴦劍雜交,然後選取其子一代群體中出現的紅底黑條紋且具觀賞價值的雌性長鰭鴛鴦劍與雄性鴛鴦劍,再進行連續4次的回交。另外,亦曾進行燕尾紅劍自交、鴛鴦劍自交、長鰭鴛鴦劍自交、雄性長鰭鴛鴦劍與雌性鴛鴦劍回交。
- 性別比例:各種交配組合的雌雄比例為一比一,數量則為雌雄各25至200尾不等。
- 實驗期:2年4個月(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
- 實驗用魚缸:80厘米×50厘米×50厘米的玻璃缸,飼養數量限制為最多50尾。
- 實驗結果1:雌性長鰭鴛鴦劍與雄性鴛鴦劍連續不斷的回交,其子一代的體色接近鴛鴦劍體色的比例不斷增加,到了第四次,接近鴛鴦劍體色後代的比例增至90.1%(原為74.3%)。所謂接近鴛鴦劍的體色,並非一如鴛鴦劍般紅底黑紋,而是呈現出不同的細微變化。不過,一如鴛鴦劍般紅底黑紋體色的比例確實是不斷在增加。可見,體色可通過累代選擇而積累及加強。
- 實驗結果2:在回交過程中,出現體色為紅色的後代,不過由第一次的24.9%,跌至第四次的7.6%。另外,從未出現體色為黑色的後代。
- 實驗結果3:所有後代的眼睛顏色都是黑色,眼睛的黑色是由顯性基因控制。
- 實驗結果4:雌性燕尾紅劍與雄性鴛鴦劍雜交,其子一代的尾鰭有的為燕尾型,有的為普通型,比例約為各半。雌性長鰭鴛鴦劍與雄性鴛鴦劍連續不斷的回交,也有相似的情況。可見,尾鰭燕尾為顯性,正常尾為隱性。
- 實驗結果5:燕尾紅劍自交、長鰭鴛鴦劍自交、雄性長鰭鴛鴦劍與雌性鴛鴦劍回交均未得出後代,可見雄性燕尾及長鰭劍尾魚均為不育。
- 實驗結果6:雄性燕尾及長鰭劍尾魚不育,與其臀鰭變長有關。雄性劍尾魚臀鰭的第一鰭條具有交接器的功能,但過長的臀鰭條喪失了交接能力,導致其不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