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劍尾魚屬水族品種常見的體色

出處:Derek and Pat Lambert(1995): Platies and Swordtails: An Aquarist's Handbook, London: Blandford, pp.54-61.

註:這裏摘錄錄了上述書籍中有關劍尾魚屬體色類型的描述,細看分類比較粗疏,如只談及"彗星"(13)這一種尾部斑紋,忽略了其他。另外也沒有涵蓋所有體色類型。不過,我們可以從中學習一些英文詞彙,瀏覽英語網頁時會方便一點。我為各種體色類型配上了網上圖片,若有錯漏,請指正。

讀書筆記


1.      白化(Albino) 指沒有黑色素的體色,眼睛為非黑色。

2.      黑色(Black)  除了喉部和頭部外,全身都是黑色,個別品種的鱗片會呈現閃亮的綠色。黑色劍尾魚屬的黑色魚鰭易患上癌症。

3.      滴血的心(Bleeding Heart)  就像魚兒的心臟爆裂,胸口位置一片殷紅。

4.      藍色(Blue) 鱗片呈閃亮的藍色,常帶尾斑(tail-spot)。較罕見的品種是全身鱗呈閃亮的藍色至紫色;魚體臀鰭後方至尾鰭基底及尾鯺呈紅色;通體有黑點,其他魚鰭呈黃色。

5.      鬼魂(Ghost) 通體白色,魚鰭透明,但眼睛黑色,故此並非白化(Albino)

6.      金色(Gold) 通體以至魚鰭皆黃色。

7.      夏威夷(Hawaiian) 通體烏黑,惟腹部黃色。背鰭呈檸檬黃色,尾鰭紅色。

8.      紅色(Red) 分兩大類:磚紅色(Brickred)和紅絲絨(Velvet red)(又叫珊瑚紅(Coral red))。磚紅色實為橙色;紅絲絨為血紅色。

9.      紅黑色(Red jet) 前半紅後半黑。黑色部分往往演化為癌症。

10.  落日、旭日或萬壽菊(Sunset, Sunburst or Marigold) 由黃色漸變至橙,再漸變至尾鰭為血紅色。其他魚鰭為黃色。

11.  三色(Tricolour) 體色如落日(Sunset)般,但魚鰭為黑色。

12.  黑鰭(Wagtail) 所有魚鰭及嘴唇為黑色[1] [2]

13.  彗星(Comet) 魚體臀鰭後方至尾鰭基底的部分及尾鯺上下兩部分帶黑色條紋。

14.  花豹(Leopard) 體色由黃、藍及紫紅色混合而成。魚體臀鰭後方至尾鰭基底及尾鯺呈鮮紅色。背鰭黃色,或鑲有黑邊。通體有黑點。

15.  椒鹽色(Salt and Pepper) 通體白色(或黃色或紅色)但全身帶黑點。

16.  老虎(Tiger) 4-6條如虎紋的直紋。

17. 禮服(Tuxedo) 魚身有一個大黑色三角型斑紋,三角形頂尖近眼睛,三角形底部近尾柄[1]
      [2]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我到魚街必逛的魚檔(二)

5. 一六九水族

這家店面前有很多袋裝魚出售,但我很少看,我比較留意的是店內的魚缸。裏面有幾缸滿魚、劍尾魚出售,最吸引人的當然是黑色琴尾劍,25元一尾。還有一些高帆鴛鴦、紅劍、紅米奇等等,值得一看。


6. 匯發水族

這家店位於太子港鐵站附近、垃圾站對面,這裏常有高帆品種出售,如高帆藍鴛鴦、高帆金頭滿、高帆紅劍等等,比較特別的是,這裏也有野生青劍出售,賣20元一對。

=========================================================
2013年2月12日更新

香港各區商鋪正遭受昂貴鋪租的影響,魚街當然也不例外,最近各大傳媒都有報道,一六九水族還是其中一個受訪的店鋪呢!該店已於去年末搬遷至大南街,有魚友形容大南街是未來的新魚街,現在看來還不成氣候。一六九新店逛過兩三次了,已沒有過去那麼多劍尾魚屬出售,顧客也不多,令人欷噓!我家有一尾純黑體色的劍尾魚,就是在一六九搬遷前買的,算是個紀念吧!

最近幾個月也不見匯發出售野生青劍,有的話再告訴大家!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水質和水溫

出處:Derek and Pat Lambert(1995): Platies and Swordtails: An Aquarist's Handbook, London: Blandford, pp.28-36.

註:最近讀了這本有關劍尾魚屬的專書,內有大量飼養劍尾魚屬的心得。如果你想了解野生種劍尾魚屬的資料(如生長環境、品種等),這本書更是必看之選,權威網站有更多的介紹,你可以點擊這裏看看。以下為"水族箱環境"(The Aquarium Environment)一節中有關水質和水溫的要點。

讀書筆記

  1. 每星期最好換上至少20%的水;
  2. 倘若只換上魚缸內20%的水,可以不加除氯劑; 
  3. 飼養劍尾魚屬的理想水質:酸鹼值是pH7.2-pH8.0,硬度是15-25 dH;
  4. 劍尾魚比滿魚和鴛鴦(Platies)更喜歡較硬和較鹼性的水質;
  5. 劍尾魚原生於快速流動、水質乾淨的水中;
  6. 滿魚和鴛鴦(Platies)原生於流動緩慢的水或池塘中,能忍受水質較差和低氧量的水;
  7. 飼養量計算程式:(魚缸長度(厘米)*魚缸闊度(厘米))/20
  8. 飼養量計算舉例:60厘米(長), 30厘米(闊)魚缸可飼養總長度為90厘米的魚,倘若每尾長度為5厘米計,即整個缸可飼養18尾魚。
  9. 飼養劍尾魚屬的理想水溫是21-24℃;
  10. 暖管(恒溫器)度數計算方式:每4.5升水用10watt
  11. 暖管(恒溫器)度數計算舉例:27升水用60watt(倘若仍不夠,可加大至100watt)。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魚B陣亡統計

截至6月8日為止,共有六尾魚B陣亡。其中四條因吸進濾水器而陣亡,另有兩尾長不大死亡。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小小水族箱近況

久未向各位報告小小水族箱的近況了,看來今天要報告一下!

大家先看看小小水族箱的圖片......


嚇人吧? 一尾魚也沒有,其實仔細看看,裏面有十多尾仔魚。先不說這個,現在說說這幾個月發生來的一連串事件........

自從上次水質開始惡化後,水質就一直沒有好轉過,最後竟然惡化到變成了綠水。總結原因是那陣子套缸的馬達接上電源後常常不開動,有人為免麻煩,就不關電源放糧餵魚,而且放糧又太多,結果有些飼料吸進了過濾器,於是水愈來愈肥,水亦愈來愈綠!那綠水,名符其實,不是淺綠,而是深綠,綠得幾乎看不見魚,美其名可以叫"春水","吹縐一池春水",多美呀!但是美歸美,養魚是為看魚,養了魚但看不到魚,那養來幹什麼!(雖然綠水對魚兒沒害處)

發綠水期間有意外事件發生,其中一尾紅劍魚竟然生下了魚b,但因綠水太綠,發現得太遲,最後只有一尾魚b獲救。魚媽第二天就仙遊了。而魚b養了三星期後,最後也因照料不當而逝世....

回到綠水問題,我在網上搜了一下資料,發現最快捷而又沒有副作用的方法就是動用科技!當即到魚街買來殺菌燈,三天後水質煥然一新,水居然清澈得跟我開新缸時一樣!

在發綠水之前,我就計劃著買大一點的魚缸了。發綠水就推動我付諸行動了。最後在4月上旬買了kotobuki的R-450彎缸(約38升, $115, 雖然是日本貨, 但我覺得手工有點粗糙);濾水器用DYNA-500Free(約$140);燈具用solarmax7.2w全白LED(魚街統一賣$375, 掠水, 魚佬賣平很多!但我在魚街買的);濾材用白棉和Dazs "s"size 生物環;根據權威網站的建議,不用底材,只買了一棵皇冠草。沉著氣養水一個月(開著濾水器),接著才買魚,先後買了一尾小精靈、兩尾鴛鴦及兩尾金頭滿魚。忍著養水不買魚的結果就是沒死魚,新買的一尾也沒事。再陸續把舊缸的一雄兩雌紅劍和一尾雌性的萍果劍(現在只死剩這一尾!!)移到新缸。就成了這模樣。

在移魚到新缸期間,又發生了一件喜事!媽媽發現那尾萍果劍有異常(肚子大,又發呆),我們都猜測牠快要生產了,於是把牠留在舊缸裏,在上星期五晚,外出回來就發現了牠生下了10多尾魚b。

順理成章,舊的小小水族箱變成了魚b缸,放了一棵綠松尾阻擋一下水流。來看看魚b們。
新知舊雨


 魚媽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劍尾魚的生物特徵及生活習性

出處:
1. 黃志斌、吳淑勤、石存斌、潘厚軍、李凱彬(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珠江水產研究所,廣州):《劍尾魚的若干生物學特性研究》,載《中國水產科學》(2000年第7卷第3),頁107-109
2.黃先洲(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廈門):劍尾魚的生活習性及人工繁育》,載《水產科技情報》(2002年第29卷第5期),頁237
3. 康志勇(長江大學動物科學系,湖北荊州市):《劍尾魚的人工飼養技術》,載《河南水產》(2004年第58卷第1期),頁18

讀書筆記

雄性魚鰭

黃志斌等──雄性劍尾魚尾鰭最下方5-6鰭條合併並向後伸延,呈劍狀。

黃先洲───4月齡的雄性劍尾魚,其尾鰭的下葉延長,末端尖銳成劍狀,劍尾呈綠色或橙色,邊緣為黑色;雄魚的背鰭有紅點。

康志勇───雄性劍尾魚尾鰭下緣延伸出一條針狀鰭條,俗稱劍尾;雄魚的背鰭有紅點。


雌性魚鰭

黃志斌等──**

黃先洲───雌魚沒有劍尾,少數老年的雌魚可能長出劍尾;雌魚背鰭沒有紅點。

康志勇───雌魚沒有劍尾,但腹部較大,少數年老的雌魚可能長出劍尾;雌魚背鰭沒有紅點。


習性

黃志斌等──劍尾魚在各水層游動,20-30水溫生長良好,18以下則食慾減弱。

黃先洲───劍尾魚在弱酸性至弱鹼性的水質中都能生存。最適生長水溫為18-24,當水溫降至10時,仍能忍受,但不吃不動。

康志勇───劍尾魚在弱酸性或弱鹼性的水質中都能生存,最適生長水溫為18-24,可忍受低至14的水溫。
 

壽命

黃志斌等──劍尾魚壽命可達1500日。

黃先洲───**

康志勇───**
 

繁殖概況

黃志斌等──最宜繁殖水溫為22-29。雄性仔魚在70日齡左右,其尾鰭開始出現劍尾。120日齡開始有性行為。雌性仔魚在150日齡左右可產仔。產前1-2天喜獨處。每隔30-40天可再產仔。由受精至產仔約為30日。每次可產仔20-200尾。

黃先洲───最宜繁殖水溫為20-28℃6-8個月齡的劍尾魚性腺即成熟,並開始有性行為。每隔5-8個星期可產仔一次。成熟後的雌魚繁殖週期約35 天。每次產仔20-30尾,多者可達100尾。

康志勇───當水溫在20-28℃的範圍內,每隔30-40天雌魚可產仔一次。每次產仔20-30尾,多者達100尾。
 

繁殖注意事項

黃志斌等──**

黃先洲───雌魚臨產的徵兆是腹部明顯膨大,肛前腹部的胎斑由白變黑。繁殖缸內宜放些水草,以備雌魚進入水草叢中產仔。多在黎明產仔時,若多天未產,可加入一些新鮮水進行刺激。當雌魚產仔結束後,應將其撈出單獨靜養。

康志勇───雌魚臨產的徵兆是腹部明顯膨大,胎斑由白變黑。繁殖缸內宜放一些水草,以備雌魚進入水草叢中產仔。當雌魚產仔結束後,應將其撈出單獨靜養。
 

仔魚飼養

黃志斌等──仔魚以浮游生物為食。

黃先洲───最佳的開口餌料是小型水蚤或草履蟲、輪蟲等,亦可以蛋黃水、奶粉代替。6天後改餵豐年蟲無節幼體,15天後改餵小型枝角類,再逐漸過渡到大型枝角類、顆粒飼料。

康志勇───最佳的開口餌料是小型水蚤或草履蟲、輪蟲等,也可餵以熟雞蛋黃、奶粉等,6天後投餵豐年蟲無節幼體,15天後改餵小型枝角類,再逐漸餵以大型枝角類、人工配合顆粒飼料等。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一種長鰭型劍尾魚的選育及遺傳特性研究

作者:施振甯陳亞琴
單位:浙江海洋學院蕭山科技學院,杭州
出處:《水產科技情報》200936卷第6期,頁308-310
註:本文作者進行了劍尾魚不同品種的雜交、回交實驗,繁殖出具較佳觀賞價值的劍尾魚品種,其中包括一種體色為紅底黑條紋的長鰭劍尾魚,因其體色似父本鴛鴦劍,故此起名為長鰭鴛鴦劍。本文可為花鱂科魚類的品種繁殖提供借鑒。

讀書筆記

  1. 實驗目標:繁殖出體色更豐富的長鰭劍尾魚(燕尾劍尾魚)。
  2. 實驗用魚:由浙江海洋學院杭州苗種基地觀賞魚試驗溫室自行繁殖的燕尾紅劍(體色紅色、眼紅色、雌雄尾鰭均為燕尾)和鴛鴦劍(體色紅底黑紋、眼黑色、雌性圓形尾鰭、雄性劍型尾鰭。)
  3. 繁殖方法:雌性燕尾紅劍與雄性鴛鴦劍雜交,然後選取其子一代群體中出現的紅底黑條紋且具觀賞價值的雌性長鰭鴛鴦劍與雄性鴛鴦劍,再進行連續4次的回交。另外,亦曾進行燕尾紅劍自交、鴛鴦劍自交、長鰭鴛鴦劍自交、雄性長鰭鴛鴦劍與雌性鴛鴦劍回交。
  4. 性別比例:各種交配組合的雌雄比例為一比一,數量則為雌雄各25200尾不等。
  5. 實驗期:24個月(20064月至20088月)
  6. 實驗用魚缸:80厘米×50厘米×50厘米的玻璃缸,飼養數量限制為最多50尾。
  7. 實驗結果1:雌性長鰭鴛鴦劍與雄性鴛鴦劍連續不斷的回交,其子一代的體色接近鴛鴦劍體色的比例不斷增加,到了第四次,接近鴛鴦劍體色後代的比例增至90.1%(原為74.3%)。所謂接近鴛鴦劍的體色,並非一如鴛鴦劍般紅底黑紋,而是呈現出不同的細微變化。不過,一如鴛鴦劍般紅底黑紋體色的比例確實是不斷在增加。可見,體色可通過累代選擇而積累及加強。
  8. 實驗結果2:在回交過程中,出現體色為紅色的後代,不過由第一次的24.9%,跌至第四次的7.6%。另外,從未出現體色為黑色的後代。
  9. 實驗結果3:所有後代的眼睛顏色都是黑色,眼睛的黑色是由顯性基因控制。
  10. 實驗結果4:雌性燕尾紅劍與雄性鴛鴦劍雜交,其子一代的尾鰭有的為燕尾型,有的為普通型,比例約為各半。雌性長鰭鴛鴦劍與雄性鴛鴦劍連續不斷的回交,也有相似的情況。可見,尾鰭燕尾為顯性,正常尾為隱性。
  11.  實驗結果5:燕尾紅劍自交、長鰭鴛鴦劍自交、雄性長鰭鴛鴦劍與雌性鴛鴦劍回交均未得出後代,可見雄性燕尾及長鰭劍尾魚均為不育。
  12.  實驗結果6:雄性燕尾及長鰭劍尾魚不育,與其臀鰭變長有關。雄性劍尾魚臀鰭的第一鰭條具有交接器的功能,但過長的臀鰭條喪失了交接能力,導致其不育。